
🟫烏龍茶
烏龍茶,作為青茶家族中的一顆璀璨明珠,以其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聞名於世。它既有綠茶的清新,又融合了紅茶的甜醇,是經過部分發酵的茶葉,呈現出綠葉紅邊的迷人景象。在廣袤的中國大陸,烏龍茶與青茶幾乎是同義詞,被視為青茶的商品名稱。
烏龍茶的名字源於其加工後的形態。經過曬、炒、焙等工序,茶葉色澤烏黑,條索狀的茶葉如同魚形(被比作龍)。尤其在水中沖泡時,葉片舒展,捲曲如烏龍入水,色澤烏青,故得此名。即使是台灣的球狀或半球狀烏龍茶,雖然形態不同,但其獨特的製法和風味,依然延續著烏龍茶的美名。因此,不論是源於地名還是茶樹品種,只要製法相同,均可統稱為烏龍茶,包括烏龍品種以及鐵觀音、大紅袍等著名品種。
烏龍茶的地理分佈與歷史傳承
烏龍茶的主產地集中在中國大陸的福建省,包括閩南地區的安溪縣(最大的產區)和閩北的武夷山區,以及廣東的潮州等地。此外,台灣的南投、嘉義、台中也有烏龍茶的產出。近年來,四川、湖南等省也開始少量種植和生產烏龍茶。
烏龍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苑茶和武夷茶。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貢茶,起源於唐末,在宋朝及以後逐漸發展出半發酵的製法。武夷山茶緊隨其後,在元、明、清朝獲得貢茶地位,得到了長足發展。而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烏龍茶,則是安溪人在仿效武夷山茶製法的基礎上,改進工藝而創製的。
烏龍茶的分類方式多樣,常見的按產地可分為:
大紅袍: 產於福建武夷山,是武夷岩茶之首,以其稀有和珍貴而聞名。原木數量極少,市售多為接枝後的茶葉。茶湯偏紅茶色,香氣濃郁,被譽為「岩茶之王」。
龍鬚茶: 同產於福建武夷山,又稱「束茶」,以彩色絲線將茶葉捆紮成束,形如龍鬚。是輕發酵茶,條索壯直,帶有花香。
安溪鐵觀音: 產於福建安溪,由鐵觀音茶樹製成。外形如鐵觀音像,渾厚美麗。香氣濃烈,滋味清淡,茶湯呈杏仁色。一年四季皆可產,其中秋茶品質最佳。
凍頂烏龍茶: 源於福建茶樹移種至台灣凍頂山,是台灣青茶的代表。外形類似鐵觀音,半球狀,發酵度較低。茶湯呈琥珀色,滋味溫和,帶有花香。
水仙茶: 烏龍茶的一個品種,在福建和台灣都有種植。
東方美人: 又稱香檳烏龍、椪風茶,產於台灣新竹。發酵度高達70%,具有紅茶般的風味和蜂蜜的甜味。其獨特風味源於茶小綠葉蟬叮咬後的茶芽。
鳳凰單叢: 產於廣東潮州鳳凰山。是以單株茶樹採摘和製作而成的茶葉,具有獨特的香氣和風味。